上海建筑科學研究院詮釋生態(tài)建筑
基本理念與技術目標
生態(tài)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通過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應用,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的工作或生活環(huán)境,最終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因此,真正意義的生態(tài)建筑應該是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和以人為本型的建筑,是充分體現建筑與人文、環(huán)境及科技高度和諧統一的建筑。
圍繞生態(tài)建筑“節(jié)約資源、節(jié)省資源、保護環(huán)境、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該示范樓的總體技術目標是:綜合能耗為同類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再生資源利用率達到60%%;室內綜合環(huán)境達到健康、舒適指標。為實現該目標,示范樓采用了四種外墻外保溫體系、遮陽系統、斷熱鋁合金雙玻中空LOW-E窗、自然通風系統、熱濕獨立控制的新型空調系統、太陽能空調和地板采暖系統、太陽能光伏發(fā)電技術、雨污水回用技術、再生骨料混凝土技術、智能調控系統、綠化配置技術等眾多新技術和新產品,通過建筑一體化匹配設計和應用,形成了自然通風、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調、再生能源、綠色建材、智能控制、資源回用、生態(tài)綠化、舒適環(huán)境等十大技術特點。
生態(tài)示范樓技術集成體系
自然通風設計策略及氣流組織模擬技術
通過室外氣流組織的模擬計算及建筑物外形的風洞實驗,對不同風向和風壓下建筑各部分的自然通風效果進行分析,改進和優(yōu)化建筑外形及房間功能。同時利用面積達15平方米的屋頂排風道代替排風煙囪,保證良好的自然通風效果。最后在排風道內設置7組翅片管式換熱器,在過渡季節(jié),利用太陽能熱水加熱排風道內的空氣,產生熱壓,提供自然通風所必需的動力,強化自然通風,從而減少夏季空調運行時間、降低空調能耗。
復合型墻體及屋面保溫體系
東西向復合外墻構造體系,以混凝土空心小砌塊或砂加氣砌塊為主墻體,90混凝土空心小砌塊為外掛墻,中間填充發(fā)泡尿素、聚氨酯等高效保溫層,構成一種隔熱保溫性能優(yōu)異的新型復合外墻構造體系。示范樓的綠化平屋面采用倒置式保溫體系,其中保溫層采用耐植物根系腐蝕的XPS板和泡沫玻璃板置于屋面防水層之上,再利用屋面綠化技術,形成一種冬季保溫、夏季隔熱又可增加綠化面積的復合型屋面。
節(jié)能門窗、遮陽技術、天然采光技術
外門窗采用斷熱鋁合金雙玻中空LOW-E窗,天窗采用三玻安全LOW-E玻璃,表層玻璃具有自清潔功能;南向局部外窗采用充氬氣中空LOW-E玻璃和陽光控制膜,提高外窗的保溫隔熱性能。根據生態(tài)辦公示范樓的建筑形式與日照規(guī)律,采用戶外電動遮陽百葉、水平、垂直鋁合金遮陽百葉、電動天頂篷遮陽、曲臂式電動遮陽篷等多種遮陽形式,以提高外窗的保溫隔熱性能。采用天然采光模擬技術優(yōu)化中庭天窗、外墻門窗等采光及遮陽設計,冬季可透射太陽光,夏季通過有效遮陽避免太陽直射。白天室內純自然采光區(qū)域面積達到80%、臨界照度100lx,在營造舒適視覺工作環(huán)境的同時降低照明能耗30%。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