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集團商砼中心經理——左玉龍


 左玉龍,男,漢,1969年生,中共黨員,在讀北京大學MBA,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中心經理、青年突擊隊隊長。

    左玉龍把一個不被行家看好的、行業(yè)里最小的攪拌站帶領成為北京市最大的商品混凝土供應商,管理水平、整體實力和經濟效益都在行業(yè)里首屈一指。2000年在左玉龍擔任攪拌站站長時,他所在的攪拌站年產量10萬立方米,產值3000萬元,利潤100多萬元。 2004年混凝土的產量達到了150萬立方米,位列全市200家攪拌站第1位,銷售額4億,利潤1600萬元。他帶領的團隊創(chuàng)造了多個業(yè)內的第一:北京市第一家實行計算機局域網管理的混凝土企業(yè);全國第一家進行混凝土商標的注冊的混凝土企業(yè);全國第一家推出綠色環(huán)?;炷恋钠髽I(yè)引領建筑結構材料的革命;全國少有的進行模式化、目標化的管理探索的混凝土企業(yè)。曾獲得建設部勞動模范、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北京市經濟技術創(chuàng)新標兵等稱號。
    

    在北京混凝土行業(yè),左玉龍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帶領下,一個4年前僅有10萬立方米產量、在行業(yè)中排名倒數第5的攪拌站,成為京城最大的混凝土供應商,而且管理水平、整體實力和經濟效益都在業(yè)內首屈一指。2005年4月,北京新保利大廈工程施工現場,人們的目光齊聚在混凝土泵的管口。施工人員要把一種新型混凝土泵送到90米高的施工部位。

    傳統混凝土因為難以同時滿足這種高強、輕質、高空泵送施工的要求,成為高層鋼結構建筑施工的瓶頸:要么增加鋼結構自身重量、要么采取其他方式將混凝土輸送到高空,這些都將使工程造價上升,工期延長。高強輕質泵送混凝土在此之前是北京市混凝土市場的空白。

    “成功了!”這種新型高強、輕質混凝土,強度達到C35,重量每立方米僅1700公斤,比普通混凝土每立方米輕750公斤,開創(chuàng)了北京市建筑施工的先河。
 
     填補這一空白的是北京建工集團商品混凝土中心經理———剛剛榮獲北京“五四青年獎章”的左玉龍。

   
 左玉龍的“傳奇”還在于他創(chuàng)造的多個第一:

    全國第一個開發(fā)出綠色環(huán)?;炷?;全國第一個為混凝土注冊商標;在北京混凝土企業(yè)中,第一個實行計算機局域網管理……

    在諸多的“第一”中,“綠色環(huán)?;炷痢笔亲笥颀堊钜詾樽院赖?。這種綠色無污染的新型建材極大改善了建筑的品質,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次“綠色革命”。

    左玉龍因此也在業(yè)內被譽為“綠色混凝土”第一人。他所帶領的北京建工商混中心,被喻為業(yè)界的“風向標”和“領跑者”。

    “干活不能光用力氣,更要多動腦筋,知識經濟時代必然要淘汰那些只會出力流汗而知識貧乏的人?!?BR>
    1992年8月,從沈陽建工學院畢業(yè)的左玉龍被分配到北京建工集團二建公司機械處,從事汽車及塔吊維修實習工作。


    人們很快發(fā)現,在他身上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兒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鉆研精神。實習期的最后幾個月,左玉龍又被抽調去進行模板設計和生產。這對于大學學的是機械自動化專業(yè)的左玉龍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幾個月的時間,左玉龍和同事們一道進行了多項技術創(chuàng)新,由他和同事們一起撰寫的論文還獲得了全國性優(yōu)秀論文獎。

    左玉龍說:“正是從那時候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干活不能光用力氣,更要多動腦筋,知識經濟時代必然要淘汰那些只會出力流汗而知識貧乏的人?!?BR>
    這種意識,后來被左玉龍一次次用到工作實踐中并屢獲成功,也被同事們總結為他事業(yè)成功的特質之一———創(chuàng)新。

    正是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引領著他走向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擁有綠色的健康空間成為人們的一種希冀。2001年發(fā)生在京城的“現代城氨氣事件”轟動一時,由于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氨氣含量超標而導致的這場民事訴訟案,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身處混凝土行業(yè),左玉龍敏銳地將目光投向了“綠色環(huán)?;炷痢?。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創(chuàng)新產品為企業(yè)發(fā)展贏得砝碼的事情,更多的還包含著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2002年,左玉龍帶領職工連續(xù)攻關,成功開發(fā)出國內第一例綠色環(huán)保混凝土,將我國已故混凝土學術界泰斗吳中偉提出的設想變成了現實。這種混凝土以其不含有害氣體和放射性元素,可以保持建筑結構100年以上的耐久性,通過了國家建材檢測中心的認定。

    隨后,一系列“綠色環(huán)?;炷痢钡母叨水a品被開發(fā)研制成功:

    250次抗凍融混凝土,經歷250年的風雨、高溫和嚴寒,混凝土的強度質量仍能保持不變。
    鋼纖維混凝土,抗折、抗壓、抗疲勞等性能大大提高,生產技術在全國都屬前列。
    免振自密實混凝土,具有施工簡便、減少噪音等特點,在北京市場尚無競爭對手……

    “一個優(yōu)秀的技術人員,不僅要有科技攻關能力,也需要市場意識、競爭觀念、服務意識,甚至還需要一定的協調能力、管理才能,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BR>
    2001年,左玉龍的一個舉動在北京乃至全國的混凝土行業(yè)中,都引起了一次不小的轟動———他到國家商標局給自己的混凝土注冊了一個“恒均”牌商標。

    在混凝土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氛圍中,左玉龍此舉無疑為以后的市場發(fā)展找到了突破口。

    而事實也證明,如今在北京市場上,“恒均”與“北京建工集團商品混凝土中心”一道,成了混凝土行業(yè)最亮麗的風景線。

    左玉龍常說:“一個優(yōu)秀的技術人員,不僅要有科技攻關能力,也需要市場意識、競爭觀念、服務意識,甚至還需要一定的協調能力、管理才能,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BR>
    1995年,左玉龍開始涉足混凝土行業(yè);4年前,他受命擔任集團總承包二部攪拌站站長。當時,左玉龍年僅30歲,在他之前,京城混凝土業(yè)內最年輕的站長也大他15歲。

    一個如此年輕的站長,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混凝土行業(yè),能帶領低谷中的攪拌站走出來嗎?

    改變首先從機制入手。左玉龍意識到,只有把每個員工的利益與攪拌站的發(fā)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調動起大家工作的積極性。

    左玉龍在科學、客觀地分析總結行業(yè)和企業(yè)內部狀況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以績效考核為主導的管理體系,將各項工作進行量化,并分解成42項具體的指標,分別下達給責任人,績效直接與崗位聘用和收入掛鉤,分配則按員工對企業(yè)的貢獻來評定。

    新機制的實行,使攪拌站的興衰與每位員工的利益緊密地連在了一起。4年時間,當時的攪拌站,如今已經重新組建成北京建工集團商品混凝土中心,一個攪拌站發(fā)展成了今天的4個,成為北京最大的混凝土供應商,年產量達到200萬立方米,每年完成營業(yè)額突破5億元人民幣。

    “項目可以引進,技術可以引進,管理可以引進,但具有現代技能、高素質的勞動者,只有靠我們自己培養(yǎng)?!?BR>
    在左玉龍看來,作為一個現代企業(yè)的領軍人物,就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識、創(chuàng)新的觀念和駕馭市場的能力,而這一切都必須有賴于不斷地學習而獲得。

    從沈陽建工學院畢業(yè)后,他考入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材料學研究生班,2004年初,他又走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職攻讀工商管理碩士。

    在強化自身素質的同時,左玉龍也清醒地認識到:“項目可以引進,技術可以引進,管理可以引進,但具有現代技能、高素質的勞動者,只有靠我們自己培養(yǎng)。”

    每周,商混中心都要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作為“雷打不動”的企業(yè)學習日。在商混中心,“流傳”著一個“為學習可以推掉客戶”的故事。 一次,一名員工向左玉龍請假,要跟客戶談合同,不能參加當天的學習。“客戶就是員工的上帝,合同就是企業(yè)的生命”,在這名員工看來,一次學習不算什么,但丟掉一個客戶,“損失就大了”。 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左玉龍竟然沒有準假。左玉龍說:“現代化大生產說到底最需要團隊協作。僅憑我一個人,就是一身鐵又能打幾個釘?!為了學習,我們可以推遲與客戶談合同的時間?!?BR>
    事后,當客戶知道改期的原因后,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順利地與他們簽訂了合同。這位客戶說:“一個如此重視學習的企業(yè),只會讓我們更加信任。”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4-12-23 05: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