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02)之箱形基礎/
12.3 箱形基礎
12.3.1 箱形基礎的平面尺寸應根據(jù)地基土承載力和上部結構布置以及荷載大小等因素確定。外墻宜沿建筑物周邊布置,內(nèi)墻沿上部結構的柱網(wǎng)或剪力墻位置縱橫均勻布置,墻體水平截面總面積不宜小于箱形基礎外墻外包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10。對基礎平面長寬比大于4的箱形基礎,其縱墻水平截面面積不應小于箱基外墻外包尺寸水平投影面積的1/18。箱基的偏心距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12.1.5條的規(guī)定。
12.3.2 箱形基礎的高度應滿足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要求,并根據(jù)建筑使用要求確定。一般不宜小于箱基長度的1/20,且不宜小于3m。此處箱基長度不計墻外懸挑板部分。
12.3.3 箱形基礎的頂板、底板及墻體的厚度,應根據(jù)受力情況、整體剛度和防水要求確定。無人防設計要求的箱基,基礎底板不應小于300mm,外墻厚度不應小于250mm,內(nèi)墻的厚度不應小于200mm,頂板厚度不應小于200mm,可用合理的簡化方法計算箱形基礎的承載力。
12.3.4 與高層主樓相連的裙房基礎若采用外挑箱基墻或外挑基礎梁的方法,則外挑部分的基底應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具有適應差異沉降變形的能力。
12.3.5 墻體的門洞宜設在柱間居中部位,洞口上下過梁應進行承載力計算。
12.3.6 當?shù)鼗鶋嚎s層深度范圍內(nèi)的土層在豎向和水平方向皆較均勻,且上部結構為平立面布置較規(guī)則的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結構時,箱形基礎的頂、底板可僅考慮局部彎曲計算。計算時底板反力應扣除板的自重及其上面層和填土的自重,頂板荷載按實際考慮。整體彎曲的影響可在構造上加以考慮。箱形基礎的頂板和底板鋼筋配置除符合計算要求外,縱橫方向支座鋼筋尚應有1/3至1/2的鋼筋連通,且連通鋼筋的配筋率分別不小于0.15%(縱向)、0.10%(橫向),跨中鋼筋按實際需要的配筋全部連通。鋼筋接頭宜采用機械連接;采用搭接接頭時,搭接長度應按受拉鋼筋考慮。
12.3.7 箱形基礎的頂板、底板及墻體均應采用雙層雙向配筋。墻體的豎向和水平鋼筋直徑均不應小于10mm,間距均不應大于200mm。除上部為剪力墻外,內(nèi)、外墻的墻頂處宜配置兩根直徑不小于20mm的通長構造鋼筋。
12.3.8 上部結構底層柱縱向鋼筋伸入箱形基礎墻體的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柱下三面或四面有箱形基礎墻的內(nèi)柱,除柱四角縱向鋼筋直通到基底外,其余鋼筋可伸入頂板底面以下40倍縱向鋼筋直徑處;
2、外柱、與剪力墻相連的柱及其他內(nèi)柱的縱向鋼筋應直通到基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